這是一個半個世紀的故事。
五十年前二十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男生在風雨飄搖的近代史名城高中畢業,紅潮洶湧,人與地都不曉得前路。吉,不可望;凶,都可怕。這一年及隨後兩年,有人奔向東北方活像一座軍營的臺灣。有的東渡近處的香港。有一家子移民阿美利加。一「富家」子遊學東瀛。無可如何的自然留在原地。這些人還不止二十幾個,好些初中一年級(甚至小學)便同窗,後來沒跟着上高中。五十年前的澳門,少年上學並不是必然事。
五十年過去了,除了已知一員兩年前走了,聯繫上的,散居澳、港、臺、美、加。
歲月無情也有情!
兩年前,他們終於在原鄉有三桌之聚,幾位眷屬在座,不再是純陽的山水園。四天桂林之旅,大雨滂沱,沖刷不了四十八年的甜酸苦辣。當日訂下兩年後金禧之旅,目的地是臺灣。
好不容易,二O一七年六月五日,十多人真的相聚在桃園機場,齊奔臺南,而臺東,而墾丁,而高雄,同憶述那些溫馨而千奇百怪的課堂師生小故事。
南臺灣我雖不熟悉,但今番旅程所到市鎮以前都曾涉足,當初一瞥何曾想到會有歷史意義。
臺南成功大學附近幾棵老榕樹,曾使我想起澳門,這一回沒往成大沒這般感覺。臺南三古跡,孔廟、安平古堡、赤坎樓,去過幾趟,多年前曾陪同中央研究院院士、成功大學系主任等學者專家來遊,印象都不及今次深刻,旅遊除了好夥伴外,導賞人亦很重要。
自臺南往臺東途中,入山前近楓港處,趁停車小休,不少團員留影海旁。「臺灣海峽」這概念,大家腦門早刻上,但有的是第一次親臨呀。
臺東的「水向上流」,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春大學畢業旅行曾到此景點,當時暮色已濃,大夥兒下車後湊到「奇觀」碑前,聽了幾句講不出所以然的講解,不耐煩,走開了,想着世界之大今後可觀之處太多了,小小不奇之觀,有啥好看?……想不到,民國一百零六年,一羣曾跑天下的人,居然慢步欣賞,細心琢磨。臺東人「敝屣」自珍,當然不怕笑話。
翌日上午臺東海面遠處驚見數個發光帶尾氣物體從天垂直緩降,大家不明所以,只是搶着拍照。團隊下車解散後,我得知是當局的海上救難演練,想着第二天给團員講解,後來竟都忘了。這個「總領隊」(趙教授封的官)又失職一次了。但「UFO」從天而降不是旅行團可期待的節目呢。
來回車子駛經楓港,我想,除了我自己,全車人對此小鎮都不會有特別感覺。
(待續)
原文載於《僑》二O一七.九月號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