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an Ao
一、交換緣起
打從一開始進入大學就讀,我就有想過要當個交換生,體驗他鄉不同的文化。一直到研究所即將畢業的那一年,我終於有機會來一場華麗的冒險!我當初決定在研究所最後一學期交換的想法其實也十分臨時,所以那時英檢的成績當然是不如理想。最後申請交換到的,是不需要檢附任何語言證明的中國大陸。而這次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交換經歷,卻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中國,並學會欣賞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和事物。
二、學術方面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語言類學科學校,目前已開設72種外國語課程,再輔以法、經、管、工四門學科,具有「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的美譽。201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正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培養高端外語人才,同時計畫開設100多種外國語課程,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
我在北外交換的是國際商學院,研修課程共有三門,一是交換生班的〝Doing Business in China〞,二是留學生班的〝Cross-cultural Management〞,三是我的旁聽課—本地學生的第三外語通識課「葡萄牙語與文化」。三門課的課堂氣氛很不一樣。在交換生班中,學生來自世界各地,都是第一次到北京交換,對中國的社會及校園環境尚未適應。我們在學習如何在中國做生意之餘,同時會互相分享在中國所遇到的奇怪現象,如北京的乞丐使用QR code在乞付等等的趣事。在留學生班上,面對比自己還要了解北京的外國留學生們,我常詢問他們北京有哪些好去處。在課堂上,老師談到跨文化的管理。我倒是覺得老師正是在進行跨文化管理的實務,因為班上學生來自世界各地,而上課的氣氛也很棒。大家都敢於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可以感受到師生的距離十分近。最後,我旁聽了本地學生的第三外語通識課,這是一門具豐富知識的課,學生與老師都非常認真。我看到同學們雖沒身處在該外語的社會環境,但仍能如此認真對待此一語言通識課,說明他們的學習態度與自我要求是非常高的,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整體來說,我享受在北外學習的時光。
三、生活方面
週一到週四都可以在校園內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歡圖書館那壁外牆,外牆上刻著由64 種語言所寫的「圖書館」,充分表現出學校的多元特色。我喜歡阿拉伯語文學院,那金頂建築很耀眼。我喜歡小碧池,晚上大家坐在那裡談天說地。我喜歡千人禮堂,那裡常舉辦許多不同類型的表演、講座和競賽等等,豐富我的校園生活。週五到週日,我便「飄」出校園,到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後海這些北京有名的景點,連洛陽、開封、西安這些古城都能找到我的身影。而在北京,怎麼能不嚐嚐那裡的街頭小吃、糖果零食、涼茶湯水?但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校園地下超市那碗水果優格、學餐三樓的時蔬涮涮鍋。有多少個中午和傍晚,正當我為吃什麼東西而煩惱時,它們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解決我當下的困惑。
有些人可能會問,去當交換生需要花很多錢嗎?我會說,不會。除了繳交原校的全額學雜費外,在留學學校額外繳交的費用,只包括保險費、伙食費、網路費、水電及電信等雜費;而個人娛樂活動的費用則因人而異。另外,中國大陸很多地方都值得去逛逛,特別是淘寶。我和室友就有個在空閒時間一起逛淘寶的習慣,我們的日常用品也會在天猫上訂購。若是訂來了一箱新鮮檸檬,大家會一起泡檸檬水;若是快遞來了,誰先回宿,便幫忙領一下。
正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北京生病時,是朋友陪伴我到醫院;在山上累得走不動時,是朋友拉我一把;在考試報告多得要放棄時,是朋友給我鼓勵。在北外這所學校,你會認識到來自中國大陸四面八方不同省分的學生,你也會認識世界各地不同國籍的外籍學生。在這裡有很多的驚喜,是需要大家去體驗才能獲知全貌的。
四、結語
回顧交換到北京這段經歷,才發現自己身為中華兒女,卻對中華文化不甚了解。我應當爬一爬長城,當個女漢子。大學上了社工系,學習助人專業,至研究所仍然對助人專業有感;但更多是對於文化事業的好奇。交換到北京,剛好有機會學習國際商務,也在北京完成了我的一篇關於文化事業的小論文,算是完了數個心願。還有很多很多的經歷,無法在這裡與你一一分享。就等你也來一場華麗的冒險吧!
(此篇完結,以上內容僅代表投稿者立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