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歷史萬華鏡〉「五‧四」

適逢五月四日,究竟大家對五四運動有多少了解?Click入第一張相,讓我們帶大家三分鐘: 認識五四運動!

首先,用一張圖說明99年前的5月4日: 時間:1919年5月4日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召開的巴黎和會,會議讓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但中國是為戰勝國) 內容經過:北京學生示威(衝到官員家裡抓人+毀壞傢俱泄憤) 全國罷課、罷工、罷市,抵制日貨。(連貨都燒了) 結果: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釋放被捕學生

前圖看似枯燥乏味,是吧?初中歷史都有教。 但,歷史,在於其來龍去脈,而不是單純的事件敘述。 這個遠東國家的人,為何選擇如此激烈的手段來「愛國」? 這就要由這些學生怎麼成為學生開始說起。 1911年雙十起義成功,建立中華民國; 然而中國仍然衰弱,學術界認為要「強國」。 就必須進一步從思想及文化著手,是為「新文化運動」。 當時學生就在這種氛圍下就學,埋下對現代國家的理念與認同。 傳統價值開始解體;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後來受爭議的共產主義亦傳入中國。

1915年,北京大學的陳獨秀主編了一本叫《新青年》的雜誌。 老師和學生就利用這本刊物,傳播「新學」(德先生)和(賽先生)

其後,他們更認為需要全盤西化。 將以往傳統中國的文化和習俗丟掉。 (結果,有了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

總括而言,他們大致想要: 推廣白話文-胡適和陳獨秀主張通俗白話文取代原有文言文,成為宣傳新思想工具。 引進新思潮-傳播「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 批判舊傳統-全盤西化,批判傳統婚姻、習俗和倫理觀念,追求平等。(打倒孔家店)

2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